173-7686-0368

当前位置 :主页 > 客户案例 > 客户案例 >

客户案例

医疗信息化行业商业计划书

发布时间: [2018-12-22]

信息技术促进医疗行业变革

信息自古有之,它的产生和发展给整个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问世。50年代末,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应用于军事科研过程 的信息处理。60年代中期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向民用企业转移。60年代末,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接踵而至。至此,人类奔向信息时代的大幕逐渐拉开。

到了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和扩大。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体相互融合,使得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互相沟通。信息计算在这一阶段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这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向各行各业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医疗行业的信息化使得医疗活动和服务从形势到内容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行业的竞争态势、市场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革。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卫生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 显现,医疗卫生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卫生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卫 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日益成为提供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

医疗信息化是充分把IT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其核心是围绕每一个客户,将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如医院、专家、医疗保险、药品供应商,医疗设备供应商等等连接在一起,整合为一个系统,以提高全社会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水平不断的提升,医院管理越来越复杂。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

近些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为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各 类电子产品的收入达4.42万亿元,在所有工业产品收入中占比达8.15%,位列第一。伴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提高,软件业务收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应 用不断加深。2010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为13364亿元,2006至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9.16%。

与此同时,国家对医疗行业信息化改革非常重视。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于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近期重点方案(2009-2011)的通知》,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八大支撑之一,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 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医院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并使医院得到 了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医疗信息化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医院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对人民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医疗改革深化带动信息化建设新发展

1、国外医疗信息化发展是我国借鉴的经验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早,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早在1987年,美国就组织了对“卫生信息标准”战略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从 克林顿总统时代开始,美国展开了一系列的立法,要求医疗机构尽快进入数字时代;克林顿在2004年众议院的年度国情咨文中专门强调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要求 在10年内,确保绝大多数美国人拥有共享的个人电子健康记录,并设立一个新的、级别仅低于内阁部长的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官员职位。美国白宫在2006年度联 邦政府预算中为实现EMR设立了1025亿美元的专款,要求医疗界在10年内彻底取消传统的纸张病历,让所有美国人都拥有一份个人健康记录。2000年9月加拿大由联邦政府注资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非盈利性机构,领导和负责全国范围内电子健康信息、兼容标准、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实施。 2002年开始,Infoway投资12亿加元开发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基础架构,推动地方卫生信息化,同时加大建设投入,计划于2009年为50%的加拿大 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于2020年覆盖全国。2005年5月,加拿大投资1.4亿美元用于HER系统中两个关键的板块——药物信息系统和诊断影像系统的建 设。

欧洲数字医疗技术水平相对于北美滞后,但是其应用普及面却远远优于北美,欧盟正在着手建立覆盖欧盟范围的数字医疗体系。体系比较完善的有英国政府主导的全国医疗数字化计划和瑞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数字医疗系统。

2005年春,英国卫生部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价值64亿英镑的合同,拟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网,部署一系列应用服务。通过这一信息网,患者可以选 择并预定医院服务、获取自身的电子病历档案并办理出院手续等;医生可以实现包括电子病历、网上预约、电子处方、医学影像共享及远程医疗咨询等。目前,该全 国性卫生信息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成为欧洲国家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

在瑞典,约85%的医生使用电子病历。最新的电子病历能把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到整个医疗服务过程和工作流程中去,并使用标准的医学词汇来规范医学概念, 实现计算机化医嘱录入(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而且还具备定量分析错误和方法有效性的基本体系,可以达到减少超过一半的可避免的医疗错误的效果。

2、政策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进程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

计算机在20世纪70年代才进入到我国的医疗行业,而且当时主要应用于科研和教学,在医学实践中并没有普遍应用。整个医学信息系统的发展在近二十年内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

1995年,我国开展了“金卫工程”,推动了国内医疗信息化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医院开始开发和应用一些小型管理软件,到中期开始建立小 型局域网。自90年代起,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500家(三级甲)大型综合医院及100多家县市以上二级医院中,有近900家大中小 医院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医院信息系统。

随着《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的颁布,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导入期,各项投资建设积极展开。目前几乎所有的三级医院都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二级以下级别的医院中80%以上也已经开展了信息化建设。

自200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中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新医改方案中信息系统首次与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 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法律制度并列,被称之为“新医改的 四梁八柱”。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0年底,财政部新增1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医改,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为医疗信息化建设,再次提速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

为适应新医改形势下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需求,卫生部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又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 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 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医疗卫生信息化在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和机遇。

3、医疗改革深入推动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形势令人十分鼓舞。无论是政府、医院还是医疗软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二级以上医院基 本上都建设了自己的以费用管理为主的信息系统,有的发达的乡、镇医院也建设了这样的系统。说明医院本身对医院信息系建设的认识迈上了一个台阶,信息系统建 设为医院带来的效率、效益与管理的提高,更使医院管理层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信息化建设不单单是完成上级任务,更成为医疗机构内在的一种需求。医院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包括产品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 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管理,还包括临床和病理管理等等,复杂性远远超过一般企业。医疗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虽然拥有7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但大都分布在大、中城市,高端的医疗设备也基本集中在大城 市。偏远地区的病人由于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往往需要奔波很远到异地就诊,来回的交通费、家属陪同费等等都给病人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而路途的颠簸也给病人本 已脆弱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并且延误了就诊时机。“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这些问题被提上日程。远程医疗作为缓解资源不平衡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就是利用了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

信息化是医疗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电子病历等信息化产品的应用不但可以提升病历的准确性,更将医护人员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为病人的服务中,提高整个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将持续推动医疗建设的投入并催生出更多新的医疗信息化应用,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健康水平。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

1、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局,从医院向其他各个业务领域不断渗透的过程,卫生信息化逐渐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院信息化发展普遍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CIS)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

我国的医疗信化建设按照这个划分标准,目前整体上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初期,部分地区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总体水平还很落后。

第一阶段是医院管理信息化,也是计算机应用阶段,如医院财务管理、收费管理、药品管理等,将传统业务管理模式计算机化,实现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卫生系统的广 泛应用。这些子系统统称为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 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也就是所谓的广义HIS。狭义的HIS是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HMIS)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以收费为中心的经济管理系统,为医院业务提供全面的支撑及各种服务的 信息系统。

第二阶段是临床管理信息化,也就是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是医院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并加工生成各种信息,支持医院 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主要包括医嘱处理系统、病人床边系 统、医生工作站系统、实验室系统、药物咨询等系统。

第三个阶段是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这一阶段主要体现的是资源共享。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Glob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GMIS),是用IT 技术把社会医疗保健资源和服务,如医疗保险、社区医疗、相关医院、远程医疗、卫生行政机关、药品供应商、设备供应商、银行等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 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2、医疗信息化投入和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卫生机构的支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医疗信息化投资规模占卫生支出比例也在不断地提高。据《2010年中国卫生 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我国各类卫生机构的支出为11,269.51亿元,同比增长了22.61%。其中据IDC统计,医疗信息化的花费为90.6亿 元,占比为0.8%,这与发达国家一般3%-5%的占比的差距还是很大,未来市场空间有望不断提升。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特征。据IDC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医疗IT市场规模达到114.1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 26%。另据计世资讯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0年,我国医疗IT市场规模从十亿级规模迅速发展到百亿级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6.9%。

据IDC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中国医疗行业IT总共90.6亿的市场规模中,硬件产品采购占比为72%;软件产品为11.4亿元,占比为12.6%; 信息服务产品为13.9亿元,占比为15.4%。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硬件投资所占比例很大,主要是因为中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整体还处于初始阶段,硬件 和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多。未来随着全国医疗信息化网络的搭建完毕,软件和服务的占比将逐渐上升。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逐步深入,医疗行业的IT解决方案逐步推广起来。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软件及软件相关 服务)的市场规模为20.3亿元。其中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市场规模为8.84亿元,在总体解决方案中仍然保持占比最大,为43.54%。医院临床系 统(CIS)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而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的增速最快。

3、行业内竞争情况

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伴随着医疗IT厂商变革的历程。随着医改的进行,更多厂商加入到医疗行业IT市场的竞争行列。

纵观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从1993年起步至今,我国医疗IT行业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批做HIS的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蜂拥出现;第二阶段是在价格战和不成熟的市场中,大批ISV倒掉;第三个阶段则是国外公司介入。

目前国内的独立软件商或者系统集成商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医疗信息化具有比较鲜明的中国特色,本土厂商对于中国医疗行业现状的解决方案更加熟悉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对用户需求掌握的更加透彻,这些都使得他们更能获得医疗用户的青睐和认可。

但随着中国医疗IT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关注。在国际厂商中,除了英特尔把数字医疗单拿出来,作为与数字企业、移动市场并列的行业市 场外,其他如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这些国外公司的进入无疑使得医疗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态势变得更加如火如荼。

据IDC数据显示,2008年医疗行业信息系统建设中,应用IBM服务器的比例最大,数据库中Oracle的应用比例最大,开发平台中.NET的应用比例最大。在数据库产品中,SQL Server产品增长最快,一些厂商把产品开发在该类数据库产品上。

2008年中国医疗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6.1亿元,前十个重要厂商的收入为6.1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37.8%,相比2007年45.9%的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但行业内的主要竞争者和领先者并未发生很大的变化。

金仕达卫宁、东软等排名前三的厂商属于行业的领先者,处于第一梯队;东华合创、方正众邦等属于第二梯队的重要竞争者;还有一些厂商发展比较迅速,如望海康信等,这些厂商在一定的专业细分市场或者区域市场中享有领先地位,这类厂商的数量比较多。

随着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深入,行业整合也逐步开始整合。国内早期现身的ISV企业,生存下来的大都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等方式来壮大规模,取得更多的生存 与发展机会。这些成长起来的ISV下一步必将通过收购的方式,整合区域的小型ISV,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完善产品线,以应对国内外厂商的竞争。整合产业链 以及整合应用将成为未来竞争的重点。通过与先进厂商的合作,在其平台上发展,有利于国内厂商站到全球医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前言。整合产业链、整合医疗IT 资源,将成为医疗信息化应用的主流。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疗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等。

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4.4万个,其中:医院2.1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9万个,其他机构 1.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万个,乡镇卫生院3.8万个,村卫生室65.3万个,诊所(医务室)17.7万个。

与2010年8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2,102个,其中:医院增加8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1,0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3,804个,乡镇卫生院减少760个,村卫生室增加5,246个,诊所(医务室)增加2,259个。

我国拥有巨大的医疗机构保有量,在经过2003年医疗系统的改革之后,全国医疗机构数量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2003至2010年平均保有量为88.79万个。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这些机构的信息化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空间巨大。

除了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度推进的本身需求在扩大外,国家也从财政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10年,中央政府投入了27亿元专门用于基层的卫生信息化建 设,包括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以及5个卫生城市的综合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试点等。在去年投资新建的多个县级医院中,资金由中央政府和地方配套共 同构成,一般的比例是1:1,部分省份的县级医院投资达到了540万元,其中很大比例是用来普及医疗信息化的。新医改方案中提出,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 8500亿元用于医疗改革,因此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在加大。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国家对医院信息化的投入也会保持常态。

根据IDC最近发布的报告《中国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11-2015年预测与分析》,2010年医疗行业IT花费是114.1亿元,较2009年 增长了26.7%;据预测,到2015年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到290.2亿元,2010至20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5%。在各类医疗解 决方案中,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增长最快,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达24.7%。

2、医疗信息化发展迈向新阶段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整体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大多数医疗机构已经初步建成自己的医疗信息系统,基础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基本搭建完毕。未来硬件设施除去 产品定期更新外,新增量将逐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更多的业务将纳入到信息化流程中,软件产品和服务的比例将大幅提高。

据IDC《中国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09-2013年预测与分析》,未来3年,虽然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在医疗IT总投资中占比仍然超过60%,但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软件与服务的比例逐年上升。

软件及服务主要是指医疗卫生行业的IT 解决方案,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CIS和MIS)、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等。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趋向成熟,其占信息化总投资的比例逐步上升。 软件及服务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新增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另一部分来源于原有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的升级。一个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子系统组成,牵 涉众多的专业领域。未来在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以及更大范围的健康管理方面,还会催生更多的应用。

根据IDC 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09 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IT 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为20.3 亿元,较2008 年增长了23.7%;预计2014 年将达到66.4 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7%,超过整体医疗IT市场的增长率。

医疗机构从上到下对信息化管理日益重视,相关投入也在持续增长。目前,大型医院已经建立医院信息系统,部分实现信息化管理,医院内部信息化工作重心向临床 管理信息化系统(HCIS)转移,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与第一阶段的医院信息化(HIS)建设不同,第二阶段的临床信息化和第三阶段区域医疗信息化或将在我 国同时进行。

从医院的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业务流程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中,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逐渐成为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如逐步推广医护工作站、医疗影像信息系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体检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等临床信息系统。

2009年国内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约为8.35亿元,仅次于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市场占有率超过30%,预计2014年将达到24.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

临床信息化建设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病历是病人临床医疗信息的载体。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指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电子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 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构建标准化、结构化的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前提和基础。

2011年全国医院电子病历软件市场在1.5 亿~2.5亿元,在2010 年的基础上增长50%以上。未来5年,医院在电子病历软件方面的投入将有较大增加,二级和三级医院在电子病历软件的投入将在100~500 万之间,少部分大型三甲医院在电子病历的投入将超过500万元。中国电子病历高速发展将持续至少5 年,即至少到2015 年前中国医院电子病历市场都将呈高速发展的趋势。在未来的5年内,中国电子病历相关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及系统软件的市场将有巨大发展,其 系统集成的市场总量将超过35亿元。

从医疗管理机构的层面来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已逐步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引擎。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 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以地(市)县(区)范围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 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 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新医改“意见”诸条款中,直接或间接对信息化提出要求的不下20余处,其中有基层机构的,但更多的是区域性的。“新医改”要求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于服 从于“医改”,从而决定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必须摈弃原有单个业务驱动模式,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EHR)为核心的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将成为卫生信息化的建设重点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整合各种居民健康信息的统一平台,它的建设涉及各类用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保险、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其他相关部门。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四大因素,缺一不可。一是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二是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三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业务应用系 统,四是国家统一的信息标准与规范。其中健康档案是核心,区域平台是支撑,信息标准是基础,而业务系统则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 源”的前提条件。

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即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 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卫生部今年拨款24.5医院专项资金给予45万个村级卫生所配置电脑及网络,建立数字医疗档案。2010 年,每个县投入近250万元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这部分投入中,很大比例是基于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建设。

根据IDC最近发布的报告,在各类医疗IT解决方案中,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增长最快,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达24.7%,超过医疗IT整体解决 方案行业增速3.2个百分点。而在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早先发布的《2011年中国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国家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资将成为医疗卫生行 业信息化主要增长动力。

3、新技术推动行业发展新应用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兴IT技术正在渗透传统领域,同样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医疗卫生领域。

云计算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IT技术的一大热点,它的相应优势也可以用于医疗信息化的建设中。随着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大型数据中心和 大规模系统集成工作将会逐步展开。基于云计算的低成本共享平台采用集中的系统构建,较之传统的建设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托管多种不同的应用,根据需 要动态地部署、配置及回收计算机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给广大的前端用户提供共享的计算资源和服务。

随着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大型数据中心和大规模系统集成工作将会逐步展开,将成为下一个新兴市场。云计算将开始在医疗行业应用,预计未 来将有两种云计算应用模式:一是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自己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是区域医疗借助政府的公共政务云平台来建设医疗云计算服务,这两种模式在医 疗信息化建设中都有试用。目前,包括微软、用友在内的很多厂商都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医疗IT解决方案。

物联网作为另一全球范围内的热门概念,在医疗卫生领域也发挥着重大作用。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 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都有所应用。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作的《物联网在医疗卫 生领域的应用》的主题报告中,他举例说到,每位住院病人佩戴腕带,存储了相关信息(过敏史、每天用药和打针情况),可帮助医生或护士对交流困难的病人进行 身份的确认,只要拿着机器一刷,就一目了然。

同时,我国政府也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 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卫生 部提出要加强IC卡和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等方面的应用,要进一步推进个人大容量 智能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随着无线区域网络(WLAN)、第三代移动通讯(3G)、以及Wi-Fi、WiMAX、ZigBee等无线通讯技术日渐成熟,加上移动信息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PDA等越来越轻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这些必要的基础建设逐渐到位,使得移动医疗逐渐渐兴起。

移动不仅是技术的创新,也是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手机、传呼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手持终端设备等移动通讯设备与数据后台 连接,通过无线通讯技术进行网上业务活动,使移动通信网和因特网有机结合,突破了互联网的局限,更加高效、直接的进行信息互动,扩张业务的领域和应用广 度。

医疗工作本身的特性就是要求工作经常移动,随时、随地收到患者的呼叫和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和随身医疗服务的理念。目前世界各 国医院使用的无线系统主要有: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无线药物管理系统、无线生命体征采集记录系统、无线监护系统、移动定位系统、统一通讯系统 以及医院无线上网服务等。

无线网络技术使得信息覆盖范围更广,医疗信息终端不再受到联线的束缚,医护人员使用电脑、PDA等设备无线查房,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受到医生护士的欢迎。

目录:

第一章执行摘要

1.1 项目背景

1.1.1行业市场现状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总体描述

1.3项目竞争优势

1.3.1政策支持

1.3.2地域优势

1.4项目投资亮点

第二章项目介绍

2.1项目名称

2.2项目内容

2.3项目性质

2.4项目地点

2.5投资金额

2.6项目承办单位

2.7资金来源

2.8项目建设周期

2.9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2.10主要产品及规模

2.11项目技术方案

2.12项目投资回报周期

第三章项目行业分析

3.1项目行业分析

3.1.1  2011-2016年医疗信息化宏观市场环境

3.1.2  2011-2016年医疗信息化市场前景

3.1.3  2011-2016年全国医疗信息化发展总结

3.1.4  2011-2016年全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3.1.5  2011-2016年医疗信息化宏观市场环境

3.1.6医疗信息化发展总结

3.2 项目竞争力分析

3.2.1竞争分析

3.2.1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3.3 项目的商业模式

3.3.1 医疗信息化项目商业模式

3.3.2医疗信息化项目商业模式优势

第四章项目公司介绍

4.1项目公司概况

4.2企业主要竞争资源

第五章项目产品

5.1产品介绍

5.2产品性能

5.3技术特点

5.4产品的竞争优势

5.5典型客户

5.6盈利方案

6.产品与开发

6.1产品研究与开发

6.2项目技术基础

6.2.1已有的成果及技术水平

6.2未来的发展战略

6.3技术团队

第七章项目建设计划

7.1项目进度规划

7.2项目建设方案

第八章发展规划与运营策略

8.1企业发展规划

8.1.1企业发展目标

8.1.2企业发展策略

8.2企业营销战略

8.2.1品牌营销战

8.2.2产品营销策略

8.3市场推广方式

8.3.1销售方案

8.3.2营销方案

8.3.3价格策略

8.4建设与运营管理

8.4.1项目组织机构

8.2项目管理措施

第九章财务分析与预测

9.1收入预估

9.2税金估算

9.3成本费用估算

9.4利润估算

9.5财务指标

9.6财务净现值FNPV

9.7项目投资回收期Pt

9.8总投资收益率(ROI

第十章项目效益分析

10.1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10.2项目的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资金需求

11.1资金需求及使用规划

11.1.1项目投资估算说明

11.1.2项目总投资

11.1.3固定资产投资

11.1.4流动资金

11.2资金筹集方式

11.2.1项目拟采用的融资方式

11.2.2项目融资方案

11.3详细使用规划

第十二章风险分析

12.1风险分析

12.1.1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三章启慧联恒结论及建议

13.1结论

13.2建议

附件:

1、项目资金使用表

2、项目十年期营业收入一览表

3、项目十年期材料进货表

4、项目十年期固定资产折旧表

5、项目十年期总成本收入表

7、项目十年期利润分配表

8、项目十年期现金流量表

本报告由启慧联恒出品,报告版权归启慧联恒公司所有。本报告是启慧联恒公司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获得启慧联恒公司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启慧联恒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服务项目
Services Available
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产业规划设计
专项市场调研
新闻资讯
News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技术问答
关于我们
About Us
公司荣誉
公司资质
客户案例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启慧联恒

扫一扫,权威审核标准早知道

深圳市启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粤ICP备18143386号-1

启慧联恒 扫一扫,加微信联系我们